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杭州院区 » 新闻动态

宜和专家说|划重点,说说宝宝咳嗽那些事儿

2017-11-10

都说秋冬咳嗽季,还真是难躲过,宝妈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总是不知所措。本期,杭州美中宜和妇儿医院李静远主任给大家讲讲,咳嗽到底是怎么回事?咳嗽久了会不会变成肺炎?咳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让您轻松护理咳嗽的宝宝。

 

(图片来源于网络)

Q:有焦急的妈妈问:宝宝咳嗽得厉害,咳嗽药要怎么选?

A:常言说,十个宝宝九个咳。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咳嗽:咳嗽是对任何刺激人体上呼吸道的物质的一种条件反射,是一种天然的保护人类呼吸道的式。 咳嗽越剧,对痰液、气道异物的清除作用就越强。

 

关于止咳药:中枢性止咳药作用于掌管咳嗽的神经中枢上,它会抑制咳嗽反射。比较常见的非处方止咳药主要是右美沙芬。而另外一种常见的止咳药可待因,是处方药,它具有一定成瘾性,因此属于管制药品,要有医生的处方才能买到。祛痰止咳药会配合祛痰的成分,例如氨溴索、愈创木酚甘油醚等等,含有这些成分的止咳药,可帮助呼吸道黏液稀释,易于排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支持2岁以下的孩子使用中枢性止咳药,有的专业机构甚建议把这个不推荐使用的年龄提高到4岁或6岁。因为,中枢性止咳药用于小宝宝的效果和安全性都缺乏可靠的研究证据支持,而感冒大部分是会自愈的,可以不用药,因此,为了安全,不推荐用这样的止咳药。 

 

Q:吃止咳药怕副作用,不管吧,看着又心疼。怎样正确应对宝宝咳嗽呢?宝宝常见的咳嗽的原因有哪些?各自又该怎么处理呢?

A:咳嗽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

 1.一般来说,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人体以后,导致肺炎从而引起咳嗽。其咳嗽较剧,早期为干咳,期反而咳嗽减轻,恢复期有痰或者痰量增多,部分孩子出现发绀,有时伴有气促,发烧时间较长。这类咳嗽,主要是治疗肺炎,如果痰多,可以加用祛痰类止咳药,慎用中枢性止咳药

 

2.感冒:约30%的孩子感冒时会咳嗽,镇咳对于感冒来说,一般是不必要的。有些病人的咳嗽,是由后鼻滴漏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这些病人在鼻部症状重时咳嗽症状明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部分小孩,咳嗽是病毒诱发的呼吸道高反应性疾病的结果,这些病人在疾病的急性期后,咳嗽会持续数天乃数周,其对支气管扩张剂可能有效。而对溴化右美沙芬、可待因对感冒所致的咳嗽无效。祛痰药如愈创木酚也不是有效的镇咳药。  与安慰剂相比,维生素C、愈创木酚、吸入加热或者加湿的空气,对感冒而引起的咳嗽,没有明显差别(也就是说,无效)。

 

Q 咳嗽分为有痰 / 无痰,各自代表了什么呢?护理上又有什么区别?

A:有痰与无痰,并不能区分病情轻重,也不代表是否感染,主要还要看是否有发热、气促、气喘,精神状态、胃口、脸色是否好,经过综合检查与综合评估,明确诊断,之后才能定如何处理与护理。如有剧咳,痰多,还是建议到医院就诊与检查。

 

Q:咳嗽咳久了,就会变成支气管炎、肺炎,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A:肺炎大部分会引起咳嗽,但咳嗽大部分不会引起肺炎。咳嗽是肺炎的一个表现,一个结果,而不是肺炎的原因,也就是说,咳嗽,如果不是肺炎所致,不管持续时间长短,都不会引起肺炎。

 

Q 咳嗽时的饮食,要注意什么?不少家长说咳嗽时不能吃“发物”,什么是发物?有科学依据吗?正确的饮食是怎样?

A:作为西医来说,不存在什么“发物”可以加重咳嗽,也就是说,咳嗽时,甚肺炎时,几乎不必严格忌口,普通食物,如米、面、奶、肉、鱼、蛋、蔬菜、水果均可以适量食用。 

 

Q:有没有一些好的物理手段,缓解宝宝咳嗽的症状?

A:作为西医,对中医所说的推拿、艾灸、按摩等手段不做评论,建议孩子有疾病,到医院找有执业资格的医生与护士处理。

 

补充:一般地,如果孩子偶咳,不剧,不影响睡眠,无喘,咳嗽少于4周,那么,可以先到医院检查一下,但很少需要用药,也几乎不会影响孩子的肺部与身体健康。感冒后,30%的孩子会有咳嗽1周到3周,如果体温已经恢复正常,无发热,胃口与精神状态好,那么,偶咳而不影响睡眠,是不需要治疗的。如果咳嗽伴有喘,精神差,烦燥不安,不能平卧,早点到门诊检查与治疗。

 

 

 

 

医生介绍

 

 

 

 

 

李静远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2006年获浙江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四年,加入美中宜和之前,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从事临床一线工作。李医生拥有儿科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新生儿疾病、儿科急诊与重症监护等方面的丰富临床诊治经验,对儿童血液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尤其擅长各类儿童贫血的诊断与治疗,能娴熟进行骨髓穿刺、腰椎穿刺、胸腔穿刺与腹腔穿刺等临床常用操作。

 

参考文献

BEHRMAN (沈晓明译).尼尔森儿科学.17:1757-1759.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07.

本文由李静远原创。

 

本文来源于:杭州儿科医院